緊接著,主持人楊喬就本次活動主題“美與丑的界定,好設計的標準之一就是顏值高?”對現(xiàn)場設計師進行了提問,設計師們也就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陳偉平:我是做私宅和豪宅的家裝的作品比較多,相信,顏值,對于所有的設計師來講,都是非常注重的一個方面,對于家裝項目來說,顏值在家裝設計當中扮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非常亮眼的存在,顏值高的設計會讓客戶賞心悅目,增加客戶對于家庭的歸屬感和體驗感。但是相對來說,美絕不僅僅是外表的好看,它沒有一個普遍的形式標準,如和諧、對稱、顏色鮮艷等等,盡管人對具有這些特質的東西感到喜愛,但不能用來衡量一切物種,如赫拉克利特說的,比起人來,最美的猴子也還是丑的。而設計的好與壞同樣是不能用顏值的高低來去衡量的,美感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生產猶如“花瓶”一樣的設計,外表光鮮亮麗,內部薄如羽翼。真正的好設計,是經得起外表的考驗,又經得起內部的千錘百煉。
庾結瑩:古人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泵朗侨祟悘墓胖两褡非蟮挠篮阒黝},喜愛美的事物是人之天性,美是不可復制的,美與丑兩者即是相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面,設計是一種美學,這種美學存在于很多地方,它不僅僅局限于一種表達手法或者表現(xiàn)方式,我相信每一個設計師在設計每一個作品的時候,都會在考慮功能性的同時加入美感,如同室內設計和軟裝設計相輔相成一樣。
同時,有許多設計師會在設計的時候加入文化的元素,不管是本地文化還是外地文化,文化是設計美學的土壤,美學在文化中汲取精華,吸收養(yǎng)分,發(fā)展壯大。設計是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它將社會、生活、經濟、文化、歷史、現(xiàn)代科技、現(xiàn)代審美等種種因素加以理解融合,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作品,滿足人類對美的追求和精神的享受,每個時代的設計審美都與該時代的文化傳統(tǒng)相聯(lián)系。經典的藝術作品體現(xiàn)所處時代整體的文化、歷史、思想和審美。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能從中探其根源。
盧少:我公司的業(yè)務主要集中于陶瓷商業(yè)展示這塊領域,今天的主題我感覺和我公司的業(yè)務蠻契合的,就商業(yè)設計來講,沒有所謂的美與丑之分,因為這個無法很精確的去定義,只有真正找到能夠呈現(xiàn)產品最美的一面的設計,凸顯出產品的價值,我有一個創(chuàng)作油畫的朋友,他對于一些個性、藝術化的東西他會很狂熱很喜歡,比如波點,他認為那是藝術美的另一種延伸,但是對于一些擁有密集恐懼癥的人來講,感受又不一樣,莎士比亞曾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美與丑不能一概而論,各花入各眼,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歐陽秋斌:設計的標準之一有顏值高在其中,但不是必然性的存在,設計從萌芽階段到工業(yè)設計,從手工藝到批量,從繁瑣到簡潔,再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設計多元化,“形態(tài)”與“功能”一直是設計師們不斷探索的話題,而產品的“顏值”不應該是追求吸引眼球,而是應該追求形式與功能的美的統(tǒng)一,好的設計,外觀往往能夠直接把功能表現(xiàn)出來,所以,顏值之于設計,沒有一定的硬性要求。
霍律鳴:顏值這個詞語本身,就是一個很新穎的詞語,就拿設計師這個群體來說,我認為設計師是美的締造者,從設計師本身來說,設計出一件顏值高的產品,這是自然而為的行業(yè),因為在大眾的眼中,藝術就是美的,藝術家就是創(chuàng)造美的。人們對美所有的追求遠比想象中的根源要深,時間要早,也許在人類有意識之初,便對事物之美存在潛在的意識覺醒,好比人們對于美的事物都會產生親近感、包容性。
盧偉堅:設計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一個產品不是靠“顏值”來提高自身辨識度,而是通過客戶去體驗、去使用之后,其功能、實用等產品語意給客戶的獨特感受來提高設計的自身辨識度,對于一個設計師而言,并不是所有的設計師都希望自己設計出的產品只是一個“顏值”很高的藝術品,更重要的是這件作品能否因為它所帶來的價值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而被牢記,被客戶認同的設計就能給設計師帶來成就感。設計應當是能夠解決問題的,讓人們的生活平品質更加美好的,過度追求顏值,往往會偏離了設計的軌道。
Qualicer(奇麗砂磁磚)代表劉靜上臺發(fā)言
德國KLUDI 科魯迪&VitrA 威達負責人彭總上臺發(fā)言
瑞士盧森地板負責人秦總上臺發(fā)言